News
首頁 News
2017觀察||靈性市場新趨勢:宗教娛樂化和娛樂宗教化 | 2022-08-17 |
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s://www.christiantimes.cn/news/25558/2017%E8%A7%82%E5%AF%9F||-%E7%81%B5%E6%80%A7%E5%B8%82%E5%9C%BA%E6%96%B0%E8%B6%8B%E5%8A%BF%EF%BC%9A%E5%AE%97%E6%95%99%E5%A8%B1%E4%B9%90%E5%8C%96%E5%92%8C%E5%A8%B1%E4%B9%90%E5%AE%97%E6%95%99%E5%8C%96" 網站|地區版2022年08月17日微信郵件訂閱首頁國際教會社會家庭文化生活商業觀點視頻目錄關鍵字:氣候危機教會牧養抑郁癥消費主義首頁時事評點正文2017觀察||靈性市場新趨勢:宗教娛樂化和娛樂宗教化作者:張志鵬|來源:基督時報2017年12月29日18:29|分享:qq空間微博騰訊qq微信打印:11“宗教娛樂化”與“娛樂宗教化”是近年來在中國大陸出現的兩個引人關注的社會現象。這兩個社會現象不僅顯示了中國靈性市場的過去的發展變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預示和影響著未來人們精神需求的走向、宗教組織的發展以及社會結構的演變。一、兩個并非沒有關聯的社會現象宗教娛樂化是一個早就受到關注的現象,通常與宗教商業化相提并論。例如,有文章提出“被商業化”、“被娛樂化”等社會亂象成為中國佛教在當代發展中面臨的“新問題”,抵制“商業化”、“娛樂化”社會浪潮的侵蝕,展現佛教的清凈莊嚴,是當代大陸佛教自身建設的重要使命。”也有人觀察指出:“民間信仰的過度娛樂化傾向日漸突出”,“自古以來,“歌舞媚神”和“演戲酬神”的傳統,為貧乏的農村社區文化生活注入了無限活力。正因為民間信仰活動娛神娛人的特性,才受到人們的歡迎。但近年來,這種娛樂性顯得有些過度,民間信仰的神秘性漸褪,種種低俗化、庸俗化、媚俗化的民俗活動層出不窮,使民間信仰變淺薄。”娛樂宗教化則是一個較近的提法。在2017年10月8日,鹿晗在新浪微博上宣告同關曉彤戀愛后,短短時間內引起鹿晗數百萬年輕粉絲(主要為女性)的震蕩,甚至導致微博短時故障。之后,FT中文網在對這個熱點現象的分析使用了“娛樂宗教化”一詞,專欄作家陳振鐸分析說:“鹿晗是看得見的人,“鹿晗”則是摸不著的神,迷鹿晗的人在行動中實現了符號崇拜和信仰,完成了本由宗教完成的功能。”同濟大學副教授王曉漁則認為,“我個人覺得,剛才說的那些情況是娛樂迷信化。但與過去虔誠的迷信不同,現在這種“迷信”是帶有戲謔性的,粉絲們不會覺得自己是“迷信”,反而會有顛覆的快感。”這兩個社會現象看似沒有緊密的關聯,但是如果我們深入分析就會發現,兩者只不過是當下中國人信仰狀況的不同側面,不僅兩個現象的生發根源上具有同一性,而且在兩者未來發展上也有著此消彼長的內在聯系。二、無法消除的靈性需求對于娛樂宗教化的現象,有多位分析者已經深入探討了其背后的社會原因。有人認為是由于傳統的宗教和政治組織對年輕人的吸引力減弱后,各種亞文化成了替代產物,只要一種文化生產有足夠的情感感召力和高度的社群化,娛樂也變得宗教化。而近些年來以韓流文化為基礎的美的生產,迷、性幻象、個人權力、社會亞文化就是對傳統宗教的替代。正如一些粉絲所言,“身處集體中,鹿飯們抱團取暖,相互感動,生發出一種日常生活中難以體味的崇高感”。“我們內心深處的情感無處寄托,只好送給素不相識的偶像。把他捧到無限高,就好像我們自己也放大了一樣;幫他實現夢想,就好像我們自己的價值也實現了一樣”。如同人們餓了就會四處尋找食物,甚至出現饑不擇食的情況。當人們的精神需求強烈時,也同樣會尋找各種可能的滿足途徑。深入來說,雖然在不同年齡段,人們的信仰需求是有差別的,但就整體而言,人的信仰需求是穩定的。宗教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宗教會有不同的形式。4~14歲的兒童很容易對宗教產生好感,并且能夠毫無困難地接受別人對他們說的任何事情。13~23歲之間的青少年和青年,簡單的信念會被許多人拋棄,那些至關重要的信念依然存在。青少年既有與他人觀點的一致,也出現了個人的神話,包括某人自己的自我身份認同。也就是說,信仰或精神需求是人們與生俱來的,在青少年時期特別顯著。普遍的一般性的信仰或精神需求在一個急功近利、競爭激烈、人情淡漠、迷茫失序的社會中更為強烈。在這樣的社會中,年輕人通常更為迫切地去獲得某種具有意義感、歸屬感和成就感的“活法”。無需回避,在社會競爭準則和游戲規則發生扭曲的當今,人們的心態與情緒是存在偏差的。正如同濟大學王曉漁副教授所分析指出的,“這種“頹”的心態是怎么蔓延的?或許是因為現實的生存空間越來越逼仄,尤其是現在的房價,讓人望而興嘆,似乎個人的努力無足輕重。也有可能是網絡把地球變成了平的,增加了焦慮感。”“一邊是“弱者的武器”,同時又是“第一病”和“優等生思維”,哪怕取得世俗層面的成功,也一定會很焦慮的,因為已經患上了“精神分裂癥”。”最近網絡上流行的“佛系”一詞已經與90后聯系在一起,雖然說有一定的夸張成分,但也反映了存在著一種怎么都行、不大走心、一切看淡的活法。還有人把2017年的網絡熱詞分成四大類:鄙視類、焦慮類、憤怒類和治愈類。從中也反映出,當下社會變遷對人們心靈的重大沖擊和對信仰的巨大潛在需求。三、靈性替代或是宗教創新出現普遍的和多樣化的信仰或精神需求并不奇怪,重要地是這個社會中要能夠提供相應的多種多樣的宗教或信仰服務。如果缺乏足夠的宗教或信仰服務,尋求滿足的人們特別是年輕人就很容易轉向對明星的崇拜,形成所謂娛樂宗教化的現象。專欄作家陳振鐸曾分析指出,“人們把心靈轉向傳統宗教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苦難。當代中國社會沒有百年前的那種涉及生命危險的苦難,但轉型時代生活遭遇的種種壓力和不平,傳統宗教無法成為出口,讓人把娛樂作為消解苦難的良方。經濟不景氣、房價高企的“口紅效應”,讓新一代把消費力轉移到自己喜愛的事上來。而迷妹宅文化的背后,也看到了街區不便利、實體與虛擬公共空間自由表達的局限。”具體而言,盡管相對于改革開放之初的情況而言,當下中國大陸的五大宗教都獲得了持續增長,各宗教活動場所和宗教界人士都在不斷增多。然而,和日益增長的人們的信仰或精神需求,特別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的信仰和精神需求相比,當前的宗教或信仰服務無論在量上還是質上都很難跟上新增的需求。一是在總量而言,人均的宗教活動場所和宗教界人士還很少,許多人沒有渠道獲得所需的信仰服務。二是由于相關法律的制約,年輕人特別是一些青少年既缺乏必要的宗教或信仰知識,也難以獲得相應的服務。三是年輕人在學校所能接觸到正規的“信仰體系和偶像體系”在封閉社會中是可以發揮作用的,但是在一個基于網絡的開放信息社會中,傳統的說教在于電子游戲、娛樂明星的競爭中很快就節節敗退。可見,當下的情況對社會治理和宗教組織都提出了巨大挑戰:對于社會治理而言,要么進一步放松對宗教組織與宗教活動的管制,要么接受娛樂宗教化,“頹廢”盛行和“網紅”繁榮的現狀。對于宗教組織而言,要么放棄為更多人特別是年輕人提供服務,要么致力于信仰服務內容和形式的創新,緩解靈性市場的供求矛盾。四、宗教組織的定位選擇對于那些愿意通過創新提供更好信仰服務的宗教組織而言,娛樂宗教化的現實蘊含著廣泛的機遇。要抓住潛在的機遇,最重要地是宗教組織要形成自己明確合理的定位。依據定位來提供能夠滿足自己信眾的需求。宗教組織的定位至少需要明確以下幾方面的問題:一是要確定服務什麼樣的群體?是面對60、70后的中年人,還是面對80、90后的年輕人?二是要分析確定這些群體具有什麼樣的信仰和精神需求以及生活需求。例如,80后和90后的心理訴求到底有哪些?三是確定提供怎樣的合適方式來傳播信仰或精神服務。對于80后、90后單純進行講經布道可不可行?哪些喜聞樂見的方式更有效果?四是宗教組織自身如何提升自身能力來提供這些創新的方式?如何實現宗教精髓與流行時尚的結合?一個值得借鑒的案例是有世界上最大教會之稱的韓國“汝矣島純福音教會”,該教會每次禮拜前,都會在大型管弦樂隊的伴奏下,唱詩班唱誦感染力很強的現代風格的贊美詩,還有一些年輕人抱著吉他在臺上歌唱。觀眾可以從巨大的電視屏幕上看到同步顯示的歌詞,臺上的歌手與臺下的信眾在歌聲中相互呼應。雖然有人并不贊同這樣過于現代化的教堂風格,甚至有人批評這一“超級教堂”已經變得過于商業化,但不能否定的是該教會這樣流行時尚的做法吸引了大量年輕人參加,實現了教會的快速成長。進入互聯網時代,新媒體傳播帶來的效益往往超過了傳統媒體那些耳熟能詳的方式,但是它的內容要求是輕松化、娛樂化的。從表面上看這似乎不適合用于宗教上,因為在傳統的觀感中宗教是一個比較嚴肅的團體,有其嚴格的戒律和規則,所以在文化傳播上不能太過于輕松娛樂。但是,從宗教創新的角度來看,用什麼方式服務信眾并不是絕對的,最重要地是能夠更好地發揮宗教在撫慰人們心靈,引領社會傳承善行的宗教組織的獨特作用。從這個角度來看,各宗教的文化和知識是可以用更為流行時尚甚至輕松娛樂的方式來傳播。可以用輕松詼諧的方式來講解《道德經》,也可以用輕松娛樂的動漫形式來讓大家了解佛經教義,還可以用輕松聊天的方法來闡釋《圣經》和《古蘭經》。至于各宗教的藝術表現上,則更應該在尊重經典的同時用現代化的手法進行創新轉換,讓宗教音樂、宗教美術、宗教雕塑、宗教服飾都能夠成為網絡時代的新熱門。五、“新時代”的新可能如果有的宗教組織能夠將滿足年輕人的信仰需求作為己任,則還需要做出更多努力,推動全社會在思想認識和觀念方面持續改變。因為,社會治理和宗教組織的行為將決定著“新時代”靈性市場發展的多種可能。首先,要為年輕人包括青少年提供合理必要的科學的宗教及信仰知識。既可以在中學及大學中開設相關宗教知識普及課程,也可以創造更多機會讓年輕人接觸和了解現實的宗教場所及宗教界人生。如果在整個社會中將宗教繼續視為禁忌,甚至在一些高校中采取清查某些宗教信徒的做法,則這個社會的信仰供求矛盾會更加尖銳,娛樂宗教化甚至更為奇特的事情都會發生。其次,宗教組織雖然不能把宗教娛樂化作為唯一的發展方向,但至少可以作為一種嘗試創新的方式。當宗教越來越具有吸引力、親和力,就越能夠滿足人們的信仰需求,能夠減少娛樂宗教化的泛化。再次,娛樂宗教化的現象并不可怕,作為一種替代性的方式有其內在的價值。人們沒有必要對表面現象吃驚和恐懼,重要地是應該開放提供多樣化的宗教或信仰服務,更為深刻地反思社會競爭準則和游戲規則出了什麼問題,讓高速奔馳的新時代變得更有規則、更有情感和更有意義。相關文章王祖藍為妻李亞男暫別娛樂圈?同為基督徒的夫婦二人曾婚前守貞約翰?派博:娛樂比圣經更有趣,我該怎么辦?鹿晗粉絲現象顯“娛樂宗教化”成中國時下社會一新興現象頭條新聞專訪|“雙面人”——農村教會傳道人的身份沖突學術講座|聚慧研究:“經濟形勢與個人選擇”(二)未來有哪些新機會?訪談|繼承母親的佳美腳蹤:一姊妹談傳道人母親對自己的深遠影響專訪|華南一牧者談:教會需重視教導悔改真道承繼主耶穌受苦心志立場聲明基督時報特約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立場,供讀者參考,基督時報保持中立。歡迎個人瀏覽轉載,其他公眾平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版權聲明凡本網來源標注是“基督時報”的文章權歸基督時報所有。未經基督時報授權,任何印刷性書籍刊物、公共網站、電子刊物不得轉載或引用本網圖文。歡迎個體讀者轉載或分享于您個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體,但請務必清楚標明出處、作者與鏈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公共平臺如需轉載引用,請通過電子郵件(jidushibao@gmail.com)、電話(010-82233254)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jidushibao2013)聯絡我們,得到授權方可轉載或做其他使用。圖片文章從一女兒當街毆打媽媽,再思傳統家庭教育所存在的問題時評|校園霸凌惡行幾時休?霸凌者扭曲人格從何來?一文了解埃及科普特教-會在線閱讀今日熱門一周熱門1.給癌癥患者親屬的一封信——我和母親的醫治見證2.蘭貝斯會議剛果主教們的妻子談剛果女性,“在苦難中歌唱”3.訪談|繼承母親的佳美腳蹤:一姊妹談傳道人母親對自己的深遠影響4.健康|輔酶Q10對心臟的益處5.我們如何理解十架事件?6.學術講座|聚慧研究:“經濟形勢與個人選擇”(二)未來有哪些新機會?7.一天主教領導人在圣公宗蘭貝斯會議上發言:全球教會正經歷“普世緊急狀況”8.心理學家、演說家喬丹·彼得森告誡教會:“誠邀年輕人回來”9.媳婦哄婆婆,應該嗎?理由是什麼?10.世界福音聯盟領導人訪問波蘭烏克蘭難民營地,理解教會支援的必要1.?我們要彼此相愛2.德國:伊朗基督教皈依者難以尋求庇護3.世界衛生組織編寫手冊,“超越性別二元論”4.贊美之泉首次嘗試敬拜團復興高峰會盼望“敬拜團動起來”5.我們應當如何看待挫折與苦難?6.觀點|華東一牧者談:教會當重視培養牧者同工和信徒的經濟自立思維與商業意識7.專訪|華南一牧者談:教會需重視教導悔改真道承繼主耶穌受苦心志8.扎心自省:你是否真的愛主?9.快訊|鄧紫棋新專《啟示錄》第一支MV“Gloria”發行10.2022年蘭貝斯會議閉幕:未能解決性問題與婚姻,圣公宗教會未來蒙陰影視頻每日箴言|信心和行為的合一是成熟信仰的標志健康養生|夏季高溫不要做的五件事圖片集剪影|廈門市區及鼓浪嶼教會圖片集 關鍵字標籤:佛桌尺寸 |
|